你好,我是田哥 作为一个合格java开发者都知道,基本上所有对象都是在堆上创建。但是,这里还是没有把话说绝对哈,指的是基本上所有。 昨天一位朋友在面试中,就说了所有对象都在堆中创建,然后背面试官一阵的嘲笑。 开始我们的正文,我们今天来聊聊关于逃逸分析。 逃逸分析(Escape Analysis)是目前Java虚拟机中比较前沿的优化技术。这是一种可以有效减少Java 程序中同步负载和内存堆分配压力的跨函数全局数据流分析算法。通过逃逸分析,Java Hotspot编译器能够分析出一个新的对象的引用的使用范围从而决定是否要将这个对象分配到堆上。 逃逸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分析对象动态作用域,当一个对象在方法里面被定义后,它可能被外部方法所引用,例如作为调用参数传递到其他方法中,这种称为方法逃逸;甚至还有可能被外部线程访问到,譬如赋值给可以在其他线程中访问的实例变量,这种称为线程逃逸;从不逃逸、方法逃逸到线程逃逸,称为对象由低到高的不同逃逸程度。
我们在实际开发中,多多少少都会用到定时任务来处理一些问题。 比如金融项目中的对账,每天定时对昨天的账务进行核对,每个月初对上个月的账务进行核对等。 还比如,我们需要处理一些老数据迁移,修复一些新项目和老项目数据不兼容的问题等等。
咱们首先来说说 Lambda 这个名字,Lambda 并不是一个什么的缩写,它是希腊第十一个字母 λ 的读音,同时它也是微积分函数中的一个概念,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函数入参和出参定义,在编程语言中其实是借用了数学中的 λ,并且多了一点含义,在编程语言中功能代表它具体功能的叫法是匿名函数(Anonymous Function),根据百科的解释: 匿名函数(英语:Anonymous Function)在计算机编程中是指一类无需定义标识符(函数名)的函数或子程序。 接着再来说说Lambda 的历史,虽然它在 JDK8 发布之后才正式出现,但是在编程语言界,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西,最早在 1958 年在Lisp 语言中首先采用,而且虽然Java脱胎于C++,但是C++在2011年已经发布了Lambda 了,但是 JDK8 的 LTS 在2014年才发布,所以 Java 被人叫做老土不是没有原因的,现代编程语言则是全部一出生就自带 Lambda 支持,所以Lambda 其实是越来越火的一个节奏~
2022年年初至今,团队持续在给业务应用做性能优化,主要目标是提高业务应用稳定性和降低业务应用的机器成本。到现在,代码层面的优化已经到了一定的瓶颈。所以就把优化的思路伸向了JVM的调优。有赞目前所有的Java应用采用的JDK版本是1.8.0_201,这个版本支持多个垃圾回收机制,比如CMS和G1等,而在有赞,除了个别应用有调整成G1垃圾收集机制的需求以外,其他所有应用都还采用着ParNew+CMS。有赞也将从G1身上挖掘出能够提供应用稳定性和降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