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近年来,大模型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大热点。如何有效将大模型技术融入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助力生产力革新和产业升级,成为业界越来越关注的核心问题,也促进了行业大模型的发展。 今日,腾讯研究院正式发布《向 AI 而行,共筑新质生产力——行业大模型调研报告》,前后历时近1年研究,基于对超过百名各界专家访谈(百人百问),深入剖析了行业大模型的发展背景、应用进展、实现方式、安全与治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业界提供囊括学术、商业、政策等不同视角的全面参考。
Linux 发行版的自主维护工作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软件包规模巨大,涉及多个领域,要进行有效的自主维护,对人力、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本文根据腾讯工程师、OpenCloudOS 社区技术专家赵振在 2024 年第十一届开源操作系统年度会议(OS2ATC)上的分享整理,重点探讨为打造全链路自研操作系统,如何实现对 3000+ 大规模软件包的全链路自主研发与自主维护。
2015年之后,随着云原生、微服务、大中台等一系列技术名词诞生的同时,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领域驱动”也开始被捧上神坛。笔者初次听到领域驱动是参加一个技术分享会,当时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好像说了什么,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很多概念很"形而上学",在天空中飘啊飘,无法落地。 十年过去了,中台已经过气,微服务回归单体也一度成为技术圈讨论的热点话题,曾经神坛上云遮雾绕的 DDD 在今天看来是否还有讨论的意义?在过去一两年的实践中,笔者对 DDD 有了更深的体会,本文将阐述我的一些浅见,如果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也希望同学们一起讨论。
没有必要害怕超级智能的人工智能,因为与未来的模型相比,每个新模型都被认为能力不足,进而推动了持续的改进。 仅仅专注于解决当前的人工智能限制可能是徒劳的,因为像GPT-5和GPT-6这样的未来模型可能会使这种努力过时。 太空不适合生物生存,人类派出机器人探索和殖民太空将更容易。 奥特曼在再生能源领域最看好核聚变,未来有望把一度电成本降至1美分。
TCP的经典异常问题无非就是丢包和连接中断,在这里我打算与各位聊一聊TCP的RST到底是什么?现网中的RST问题有哪些模样?我们如何去应对、解决?本文将从RST原理、排查手段、现网痛难点案例三个板块自上而下带给读者一套完整的分析。
2024年4月12日,腾讯研究院联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青腾一同发起AI&Society人工智能+社会发展高端研讨会,第一期会议主题为“大模型时代的创业生态”,研讨会在深圳前海举办。 会议邀请国内外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业界领袖和知名学者,重点围绕大模型创业生态构建的话题,通过专家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的形式,分别对中美大模型生态及技术趋势、AI投资趋势及应用方向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AI投资趋势及应用方向”圆桌实录,内容由实习生李玉杰整理,AI工具辅助完成。内容经嘉宾确认。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金杖……沉睡的三星堆自出土之后,带着令人着迷的文化谜团吸引着大量考古学家和游客涌入,他们带着对古蜀文明和宗教仪式的好奇来到三星堆博物馆,一步步探索揭秘…… 腾讯探元计划2023的第三个场景共建项目就与这个“探索”有关,项目共建团队通过数字IP形象“蜀堆堆”来和游客进行互动,过程中优化和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创造游客和三星堆之间的“专属记忆”。
博主跟ChatGPT互动、聊天、“谈”恋爱,正在成为中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新的流量密码,受到大批年轻人追捧和跟风。 早在2020年,《纽约时报》就发文称全球有超过1000万人正在将AI恋人视为伴侣,并与之建立情感连接。[1] 这还是在大语言模型横空出世之前。 目前苹果和其他应用商店里提供情感陪伴的APP数不胜数。AI伴侣已经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流应用。在技术路线上,AI拟人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为什么年轻人需要建立虚拟情感?情感之于技术时代是怎样的存在?我们是处在情感过剩还是匮乏的时代?未来AI将如何影响人类的情感? 这是在AI时代生而为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文从技术应用架构以及AI大模型赋能角度介绍腾讯文档AI智能助手的探索和实践之路。作为一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AI产品,腾讯文档全品类与AI进行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用户生活和办公中的效率。通过腾讯文档AI,你脑海中灵光一现的Idea可以快速转化为详细的内容,在各种类型的文档中同源流转。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腾讯文档AI也可以加以分析处理,帮助你从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将他们转化为属于你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