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就是对系统中的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抽象描述,是对物/信息的功能与形式元素之间的对应情况所做的分配,是对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元素同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定义。 软件架构就是核心业务逻辑和技术细节的分离与解耦,软件架构是系统门面,他描述各个组件之间的关联,大体逻辑。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来实现。 架构并不是被发明出来的,而是持续演进的结果。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用户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广,需求变更越来越频繁,由简及繁,由小变大,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的架构从大型机,原始分布式,大型单体,面向服务,微服务,服务网格到无服务等,技术架构呈现从大到小的趋势,将复杂度拆解,让部署更简单,逻辑拆分更清晰,便于技术异构,易于伸缩拓展,让某个服务更顺利的“死去”和“重生”。 本期《大牛书单》,我们请来了几位鹅厂同事,为大家推荐一些系统架构相关的书籍,一起多读书多进步。
大模型要成功,算力是关键。 这是腾讯云面向大模型训练场景,发布的全新一代的HCC高性能计算集群性能参数: “算力性能和上一代相比提升3倍,服务器接入带宽从1.6T提升到3.2T。” 采用最新一代腾讯云星星海自研服务器,并搭载NVIDIA H800 Tensor Core GPU的这代HCC高性能集群,单GPU卡支持输出最高1979 TFlops的算力。 具体强在哪里? 去年10月,腾讯完成首个万亿参数的AI大模型——混元NLP大模型训练。在同等数据集下,将训练时间由50天缩短到11天。如果基于新一代集群,训练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至4天。
动效内容在全行业的各个场景里都已经被广泛使用,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交互的体验。但动效素材的生产流程却一直是个很大的行业痛点,主要因为在传统的工作流下,依赖研发用代码还原动效的生产方式存在巨大的瓶颈。
现我国现有4471w视障/听障人士,60岁及以上人群达2.6亿规模。微信作为国民级应用,实现无障碍迫在眉睫。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微信 App,Android微信完成了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本文主要介绍Android 微信开发团队根据适老化及无障碍需求,完成的一个协助业务侧进行无障碍功能开发的框架。希望能给广大开发爱好者带来帮助和启发!
“递归” (recursion) 是一种在程序设计语言中被广泛使用的算法。它有两大特点,一是调用自己,二是化繁为简。我们当中那些优秀的技术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规范了流程、提高了效能,使整个团队从中得益。这就是我们「递归」栏目的初心,记录平凡腾讯技术人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