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抛我的最终结论: 晋升是一个极好的自我review的机会,不,应该是最好,而且没有之一。 不管有没有晋升成功,参加了晋升,就已经包赚不赔了。 总的来说,晋升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出了——功夫在平时。平时要是没有两把刷子,光靠答辩准备的一两个月,是绝无可能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合格的候选人的。 下面整体剖析一下自己在整个准备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判断、以及做的事情和拿到的结果。
提到Spring依赖注入,大家最先想到应该是@Resource和@Autowired,很多文章只是讲解了功能上的区别,对于Spring为什么要支持两个这么类似的注解却未提到,属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大家在使用这两个注解的时候有没有想过,@Resource又支持名字又支持类型,还要@Autowired干嘛,难道是Spring官方没事做了? 真的是没事做了吗?读了本文你将会了解到: @Resource和@Autowired来源 Spring官方为什么会支持这两个功能如此相似的注解? 为什么@Autowired属性注入的时候Idea会曝出黄色的警告? @Resource和@Autowired推荐用法
IPv4 协议(后文简称 IPv4)为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应用程序、数据和 IT 服务的爆炸式增长。当初协议设计过程中用来描述 IP 地址所采用的 32 位二进制数格式的 IPv4 地址已经于 2011 年[被申请耗尽,从那时起,全世界都已经处于无新地址可用的局面。 IPv6 协议(后文简称 IPv6)作为 IPv4 之后被采用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相比 IPv4 协议中采用 32 位来表示 IP 地址,其地址表示位数扩充到了 128 位,地址数量是 IPv4 所能提供的 2 的 96 次方倍。简单看数字可能显得不太直观,换成一句描述 IPv6 地址之多更直观和经典的话:“采用 128 位表示地址的 IPv6 可以为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分配一个 IP 地址”!此外,IPv6 协议其不仅可以解决 IPv4 协议中的地址短缺问题,同时也能为互联网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网络通信。IPv6 协议在网络通信中提供了许多新的功能和优势。例如,在数据传输和路由方面,其通过新的设计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减少了网络拥堵和数据包丢失的情况。
武侠影视剧中,江湖各路豪杰可以多年苦苦追寻一本武林秘籍,希望能够得到高人指点,从而功力突飞猛进。对于程序员来说,《程序员修炼之道》就是顶尖高手的智慧结晶,它的第一版风靡了二十年,更难能可贵的是,二十年后原作者又与时俱进重写了第二版。我们把这本书认真读了一下,相较于全书众多的干货,这篇文章只是个别思想经验的总结,希望和大家交流,如果能激发大家对原书的兴趣,自然更好。
AIGC,这个当前的现象级词语。本文尝试从文生图的发展、对其当前主流的 Stable Diffusion 做一个综述。以下为实验按要求生成的不同场景、风格控制下的生成作品。
建模对于大家来讲并不陌生,而且建模的方法也有很多,如用例建模、四色建模、事件风暴等,但在日常工作中,大家又觉得建模挺虚的:怎么把建模落到实际开发工作中。个人认为建模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业务概念建模,对现实业务抽取核心概念构建出模型(知识层);第二部分是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源于业务概念模型,遵循某些原则最终形成开发可落地的模型(操作层)。在本文中,给出建模的底层逻辑:用图形逻辑地表达现实业务的抽象,通过一些大家通识的技术案例讲述建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