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接入作为阿里巴巴集团7层应用流量入口网关,其技术底座Tengine作为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web服务器,日常承载千万级QPS流量,为双11等各类大促活动保驾护航,对外提供永不停机的HTTP(S)接入服务。 虽然Tengine以高性能和高可用著称,但统一接入的一些限制却一直为人诟病,最典型的就是应用域名新增和更新无法动态生效;新增证书和加签域名无法动态生效;用户侧HTTP(S)流量可配置性和可观测性能力弱;HTTP(S)路由能力弱;不支持应用分域名灰度变更;接入层集群变更范围影响过大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 随着云原生ingress入口网关规范的事实标准化以及阿里集团ASI的大范围落地,统一接入新应用AServer-Ingress基于云原生ingress标准实现了统一接入层的架构升级,其技术底座Tengine-Ingress在深度优化kubernetes/ingress-nginx基础上融合Tengine-Proxy,不断提升自身性能和可用性,彻底根除了上述痛点和问题,并已反哺开源社区,持续保持Tengine业界领先地位。
众所周知,自动化是个大杂烩专业,所以我在校期间还接触过单片机、嵌入式、电子电路等偏硬件工作。博士毕业后,我去到华为南研所,在那里接触了视频编解码、图像分割相关工作。2018年,我入职阿里,工作内容仍然是偏底层的视觉算法工作,包括视频去噪、去压缩失真、视频增强、目标跟踪等。21年十一之后我主动转岗来到了大淘宝技术,之后开始转型,纯算法工作不再是工作重心,而是偏向于淘宝直播和短视频业务方面,将所学用于提升淘宝直播和短视频画质、体验方面,我还需要做很多很多努力。
对于复杂问题的思考其实是有层次的,从最表面的事件,到事件背后的规律,再到这个问题的结构模式,再到价值观,层层递进。在画完自己的业务系统因果回路图之后,再结合这个心智模型,思考自己的思考在哪个层次,是否可以有机会再下钻到更深的层次。
在本地生活场景下,需要LLM承担不同的功能,prompt输出结果稳定性也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是对Prompt的一些学习笔记和初步尝试的总结,希望给大家做参考。
本专题共10篇内容,包含淘宝APP基础链路过去一年在用户体验数据科学领域(包括商详、物流、性能、消息、客服、旅程等)一些探索和实践经验,本文为该专题第三篇。 在商详页基于用户动线和VOC挖掘用户决策因子带来浏览体验提升;在物流侧洞察用户求助时间与实际物流停滞时长的关系制订表达策略带来物流产品满意度提升;在性能优化域构建主客观关联模型找到启动时长与负向反馈指标的魔法数字以明确优化目标;构建多源VOC标签体系综合运用用户行为和用户VOC洞察、落地体验优化策略,并总结出一套用户体验分析方法论。
作者系统详实的介绍了什么是AsyncLocalStorage、如何使用、Node 是如何实现的 AsyncHook等。不论你是0基础还是对此API有些了解的读者都比较适合阅读此文。(文末有活动)
本文旨在系统性介绍一下23种设计模式,给出通俗易懂的案例、结构图及代码示例,这也是我自身学习理解的过程。或许其中的几种设计模式写的并不是很清晰明了易懂,更详细的可根据提到的参考文献进行深入学习。
抛开性能、并发、一致性等技术因素,好的业务代码,应当如一篇显浅易懂的业务叙实文章,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词要达意:最基础的变量、函数、类的命名,是否名达其意。 结构清晰:类的关系结构,函数的调用结构,是否如文章的章节、段落划分层次分明和逻辑清晰。 紧扣主题:包、类、函数是否内聚,是否破坏了单一和开闭原则。 因此,好代码如同好文章,它应该是饱含业务语义(词要达意)、具有自明性和可读性(结构清晰),能够显性化表达业务意图(紧扣主题),让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