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gie萌芽于网易严选业务的实际需求,成长于严选与数帆的长期共建,持续发展于网易数帆与网易传媒、中国工商银行的紧密协作。广泛的生态,使得项目能够基于业务需求不断完善、成熟。目前已经开源:https://github.com/loggie-io/loggie
根据《State of Frontend 2022》问卷调查, 最受欢迎的前五个工具库中,时间处理相关的库占据了两席。时间处理工具为什么如受前端工程师青睐?JS Date 为什么无法满足开发需求?不同的时间库之间又存在哪些差异?
JVM,即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JVM)是可运行Java代码的假想计算机。只要根据JVM规格描述将解释器移植到特定的计算机上,就能保证经过编译的任何Java代码能够在该系统上运行。 一个完整的JVM包含的知识体系是很庞大的,例如下面的每一个章节包含的知识点完全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籍。本文抽取JVM中的字节码、即时编译器、运行时数据区、对象内存布局、垃圾收集、常用参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编写。基于篇幅有限,其他的例如:内存模型、类加载、多线程、反射、Javaagent、JVM性能监控等本文就不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
稳定性是个啥? 第一次接触稳定性这个词是在加入阿里第一年的双十一KO会上。接触到限流、扩容、压测等词汇,只觉得稳定性工作是琐碎的、繁杂的、无流程性的、无明确衡量指标的、无从下手的。 今年,我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在稳定性保障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我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关于稳定性保障相关知识,开始对稳定性工作有了一定的理解。 稳定性工作也是有条理有步骤的,按照步骤一步步来,就能够轻松将稳定性保障工作做全、做对、做好。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趁机梳理记录下来,以便后续使用时能够信手拈来。
搜索相关性主要指衡量Query和Doc的匹配程度,是信息检索的核心基础任务之一,也是商业搜索引擎的体验优劣最朴素的评价维度之一。本文作者刘杰主要介绍QQ浏览器搜索相关性团队在相关性系统及算法方面的实践经历。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会特别分享在QQ浏览器搜索、搜狗搜索两个大型系统融合过程中,在系统融合、算法融合、算法突破方面的实践经验。希望对搜索算法以及相关领域内的同学有帮助。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2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北京冬奥会、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次出舱、重庆山火、泸定地震,一幕幕或激动人心或舍生忘死的场景彷佛还在眼前。 技术领域的力量同样振奋人心,腾讯云中间件团队2022年在CCSA主导发布了国内首个微服务标准《分布式应用架构通用技术能力要求第1部分:微服务平台》以及《分布式中间件服务技术能力要求 第2部分:分布式消息队列》、《分布式中间件服务技术能力要求 第3部分:API网关》。 在产品层面,微服务团队秉承持续创新的精神,升级微服务引擎,全新发布云原生API网关、注册配置中心和北极星网格,并在教育、出行、游戏等多个行业落地实践。微服务平台TSF新增了高可用单元化、云原生高性能网关等高阶能力,成功助力多家国有大行、城市农商行构建多地多中心的高可用分布式架构,核心业务成功迁移。云原生消息队列 TDMQ 也全面升级,TDMQ Pulsar 每日支撑了690亿+消息调用,在此基础上,正式推出了 TDMQ RocketMQ版 和 RabbittMQ 版,覆盖主流消息协议,助力客户云原生转型。消息队列 CKafka 新增了智能巡检、在线升级、磁盘水位自
时光匆匆,2022年2月21日诞生的哔哩哔哩技术团队公众号已经走过了第一个春秋。这一年我们共发布了101篇原创文章,在大家的喜爱和支持下,也有了10W+阅读量的文章,今天为各位送上2022年最受欢迎的20篇文章,请大家品读分享,也可以关注留言你未来想看到的内容。
在字节跳动,基于深度学习的应用遍地开花,工程师关注模型效果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线上服务一致性和性能,早期这通常需要算法专家和工程专家分工合作并紧密配合来完成,这种模式存在比较高的 diff 排查验证等成本。 随着 PyTorch/TensorFlow 框架的流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在线推理完成了统一,开发者仅需要关注具体算法逻辑,调用框架的 Python API 完成训练验证过程即可,之后模型可以很方便的序列化导出,并由统一的高性能 C++ 引擎完成推理工作。提升了开发者训练到部署的体验。 然而,完整的服务通常还存在大量的预处理/后处理等业务逻辑,这类逻辑通常是把各种输入经过加工处理转变为 Tensor,再输入到模型,之后模型的输出 Tensor 再加工成目标格式,一些典型的场景如下:
Chrome 在去年成立了一个名为 Aurora[1] 的项目,深入主流的框架和工具,比如 next.js、nuxt、 angular、webpack 等,探索如何结合框架和工具,帮助 Web 开发者用更低的成本,构建出更好的体验。 ice.js 虽不在这个项目之中,却也是在设计之初就秉持着这种理念,来实现整个框架的。无论是路由方案、数据加载方案、渲染方案,都是围绕着体验而设计。这是因为,我们都越来越意识到,框架掌控着整个应用的生命周期,是最适合从流程上来做出优化、提升体验的。好的体验,应该成为业务开发时的一个顺其自然的产物。 反观目前,我们的 Web 体验则还是一种 开发者重参与的模式,这种方式往往是: 先开发后治理,在完成业务开发,甚至上线后,再进行性能的评估,分析诊断优化点,实施相应的优化策略 对开发者要求高,需要每个开发者都能熟练分析各种性能问题,掌握各类场景的体验优化方案 不可持续,容易随着业务迭代又发生退化 如何改变现状,借助于框架设计,普遍提升业务的体验基线,而不必要求人人成为 Web 体验的专家,这正是 ice.js 3 在探索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