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 在去年成立了一个名为 Aurora[1] 的项目,深入主流的框架和工具,比如 next.js、nuxt、 angular、webpack 等,探索如何结合框架和工具,帮助 Web 开发者用更低的成本,构建出更好的体验。 ice.js 虽不在这个项目之中,却也是在设计之初就秉持着这种理念,来实现整个框架的。无论是路由方案、数据加载方案、渲染方案,都是围绕着体验而设计。这是因为,我们都越来越意识到,框架掌控着整个应用的生命周期,是最适合从流程上来做出优化、提升体验的。好的体验,应该成为业务开发时的一个顺其自然的产物。 反观目前,我们的 Web 体验则还是一种 开发者重参与的模式,这种方式往往是: 先开发后治理,在完成业务开发,甚至上线后,再进行性能的评估,分析诊断优化点,实施相应的优化策略 对开发者要求高,需要每个开发者都能熟练分析各种性能问题,掌握各类场景的体验优化方案 不可持续,容易随着业务迭代又发生退化 如何改变现状,借助于框架设计,普遍提升业务的体验基线,而不必要求人人成为 Web 体验的专家,这正是 ice.js 3 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serverless 架构升级在淘宝首页的应用,新架构对底层所依赖的容器、环境资源等与之前相比差异较大,并且对应的预发、安全生产、生产等环境,与旧架构的完全隔离。
内容作为营销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在营销场景中,广告高曝光的特性放大了风险外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对内容的风控审核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为大家分享阿里妈妈内容风控模型预估引擎的探索和建设。
在上篇文章《钉钉 ANR 治理最佳实践 | 定位 ANR 不再雾里看花》中介绍了因为 ANR Trace 刻舟求剑的问题,导致 ANR 监控平台中排名第一的往往都是 nativePollOnce。也说明基于 ANR Trace 里的堆栈进行聚合并不能定位到 App 的头部 ANR 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 ANRCanary 的 ANR 归因算法和 ANR 归因聚合上报的能力,帮助研发人员更快的分析和定位头部 ANR 问题。
今年是淘宝人生上线 3 周年,我们去年从灵犀互娱手中接过这根接力棒,经过了漫长的开着飞机换引擎的过程。在这之前,我们团队并没有中大型的 3D互动游戏项目经验,但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把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说实话,3D互动游戏项目确实不好做,从灵犀互娱的那种游戏工作室模式,转到淘宝这种职能组织架构,遇到了工种协同、技能匹配、磨合程度等多种问题。 接下来,我把我们的思考和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成为一个敲门砖,给想要同样追逐这波浪潮的你们。
软件交付的终态是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系统,可预期的系统要确保环境和软件制品的一致性。而在软件研发协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制品、环境,还是发布过程,往往都是定义在代码里的。 软件交付体现为发布,而提升交付能力的目标,是要发的容易,发的频繁,增量要多,每次发的时间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