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业务代码开发中,我们经常接触到AOP(面向切面编程),比如熟知的Spring AOP。我们经常用它来实现业务切面逻辑,比如登录校验,日志记录,性能监控,全局过滤器等。但Spring AOP有一个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类都托管在 Spring 容器中,例如很多中间件代码、三方包代码和部分原生代码,都不能被Spring AOP代理到。如此一来,一旦你想实现的切面逻辑并不属于Spring的管辖范围,或者你想实现Spring之外的切面功能,就无从下手。 对于Java后端应用,有没有一种更为通用的AOP方式?答案是有的,Java自身提供了JVM TI,Instrumentation等特性和接口,允许使用者以通过一系列原生API完成对JVM的复杂控制。自此衍生出了很多著名的框架,比如Btrace,Arthas等等,帮助开发者们实现更多更复杂的Java功能。 JVM Sandbox也是其中的一员。当然,不同框架的设计目的和使命是不一样的,JVM-Sandbox的设计目的是实现一种在不重启、不侵入目标JVM应用情况下的AOP解决方案。
JVM,即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JVM)是可运行Java代码的假想计算机。只要根据JVM规格描述将解释器移植到特定的计算机上,就能保证经过编译的任何Java代码能够在该系统上运行。 一个完整的JVM包含的知识体系是很庞大的,例如下面的每一个章节包含的知识点完全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籍。本文抽取JVM中的字节码、即时编译器、运行时数据区、对象内存布局、垃圾收集、常用参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编写。基于篇幅有限,其他的例如:内存模型、类加载、多线程、反射、Javaagent、JVM性能监控等本文就不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
你好,我是田哥 作为一个合格java开发者都知道,基本上所有对象都是在堆上创建。但是,这里还是没有把话说绝对哈,指的是基本上所有。 昨天一位朋友在面试中,就说了所有对象都在堆中创建,然后背面试官一阵的嘲笑。 开始我们的正文,我们今天来聊聊关于逃逸分析。 逃逸分析(Escape Analysis)是目前Java虚拟机中比较前沿的优化技术。这是一种可以有效减少Java 程序中同步负载和内存堆分配压力的跨函数全局数据流分析算法。通过逃逸分析,Java Hotspot编译器能够分析出一个新的对象的引用的使用范围从而决定是否要将这个对象分配到堆上。 逃逸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分析对象动态作用域,当一个对象在方法里面被定义后,它可能被外部方法所引用,例如作为调用参数传递到其他方法中,这种称为方法逃逸;甚至还有可能被外部线程访问到,譬如赋值给可以在其他线程中访问的实例变量,这种称为线程逃逸;从不逃逸、方法逃逸到线程逃逸,称为对象由低到高的不同逃逸程度。
我们在实际开发中,多多少少都会用到定时任务来处理一些问题。 比如金融项目中的对账,每天定时对昨天的账务进行核对,每个月初对上个月的账务进行核对等。 还比如,我们需要处理一些老数据迁移,修复一些新项目和老项目数据不兼容的问题等等。
咱们首先来说说 Lambda 这个名字,Lambda 并不是一个什么的缩写,它是希腊第十一个字母 λ 的读音,同时它也是微积分函数中的一个概念,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函数入参和出参定义,在编程语言中其实是借用了数学中的 λ,并且多了一点含义,在编程语言中功能代表它具体功能的叫法是匿名函数(Anonymous Function),根据百科的解释: 匿名函数(英语:Anonymous Function)在计算机编程中是指一类无需定义标识符(函数名)的函数或子程序。 接着再来说说Lambda 的历史,虽然它在 JDK8 发布之后才正式出现,但是在编程语言界,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西,最早在 1958 年在Lisp 语言中首先采用,而且虽然Java脱胎于C++,但是C++在2011年已经发布了Lambda 了,但是 JDK8 的 LTS 在2014年才发布,所以 Java 被人叫做老土不是没有原因的,现代编程语言则是全部一出生就自带 Lambda 支持,所以Lambda 其实是越来越火的一个节奏~
Java缓存技术可分为远端缓存和本地缓存,远端缓存常用的方案有著名的redis和memcache,而本地缓存的代表技术主要有HashMap,Guava Cache,Caffeine和Encahche。远端缓存将在后面的博文中进行深入探讨,此处挖个坑,因此本篇博文仅覆盖了本地缓存,且突出探讨高性能的本地缓存。 本篇博文将首先介绍常见的本地缓存技术,对本地缓存有个大概的了解;其次介绍本地缓存中号称性能最好的Cache,可以探讨看看到底有多好?怎么做到这么好?最后通过几个实战样例,在日常工作中应用高性能的本地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