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存在大量AI计算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三种:流量分发、产品运营和内容创作。流量分发场景中的 AI 计算主要用于搜索、广告、推荐场景的核心特征生产,产品运营相关的 AI 计算主要用于产品功能相关和内容运营相关(低质、优质、生态建设),由于大模型的兴起,AIGC 相关的文生图、图生图、AI 特效等内容创作场景的 AI 计算也有了较多的落地。目前AI 计算几乎覆盖了微信的所有业务场景。
缓存合理使用确提升了系统的吞吐量和稳定性,然而这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便是缓存和数据库的一致性带来了挑战,本文将针对最常见的 cache-aside 策略下如何维护缓存一致性彻底讲透。
11 月 5 日,腾讯混元一天内正式开源 2 大核心模型:MoE 模型“混元 Large”以及 3D 生成模型。各位开发者朋友可在 GitHub 、 Huggingface 等技术社区直接下载使用。 腾讯云 TI 平台和高性能应用服务 HAI 也同步宣布开放接入以上两大模型,为模型的精调、 API 调用及私有化部署提供一站式服务。
当前,识别AI生成内容的技术手段均未成熟。如何在潜在风险,治理成本、目标成效之间取得合理平衡成为关键所在。建议小步试错,探寻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案。
性能分析和优化是所有软件开发人员必备的技能,也是后台大佬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Golang 作为一门“现代化”的语言,原生就包含了强大的性能分析工具 pprof 和 trace。pprof 工具常用于分析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采集程序运行时的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 CPU 占用、内存消耗和协程数量等),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聚合生成的报告。trace 工具则关注程序运行时的事件(例如协程状态切换,GC 的开始和结束、系统调用等等),常用于分析延迟、阻塞和调度等问题。掌握了这两个工具就足以满足大部分 Golang 程序的性能分析需求。 本文将从使用方法、原理和实践三个方面分别介绍 pprof 和 trace 工具。读完本文后,相信你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 pprof 和 trace。废话少说,让我们开始!
随着大模型应用的逐步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攻击手法,它的隐蔽性强且难以检测。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检测此类攻击,并在实际战场中的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