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端的页面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提及页面性能优化、消除页面卡顿的话题,如何·确定优化策略,我们首先应当对页面卡顿的行为有所认知。
DDD旨在解决业务逻辑的复杂性,而业务逻辑大部分场景下不存在于前端。但在一些复杂的应用中,前端可能需要处理一些业务逻辑,此时DDD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可能有助于组织前端代码,使其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本文作者是蚂蚁集团前端工程师亦池,VSCode 作为一款高性能、扩展性良好的 code IDE,应该是大型复杂应用的典型代表了,又是开源的十分适合学习,本是想翻翻源码熏陶一下编程修养,细读了比较有特色的一些功能:依赖注入、自带生命周期管理的事件体系、框架层和 contrib 扩展层、端差异代码的处理,了解了进程的设计、令人惊艳的 LSP 设计,也顺手记录了一些翻到的比较巧妙的功能代码片段。但除了编程上的熏陶,更能让人受启发的是其设计思想,无论是技术上面向社区开发者提供的扩展能力,还是在产品上的克制取舍和前瞻性。
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为数据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入门时我看过很多统计学相关书籍,复杂的公式和推导过程让我一度陷入迷茫。对于数据科学/分析师来说,如何使用统计学知识并应用到我们的分析场景中更为重要。本文主要基于数据分析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分享一些魔法统计学/机器学习指数,对一些基础指数、原理及公式推导不过多阐述。
组件,是前端最常打交道的东西,对于 React、Vue 等应用来说,万物皆组件毫不为过。 有些工作经验的同学都知道,组件其实也分等级的,有的组件可以被上万开发者复用,有些组件就只能在项目中运行,甚至挪动到自己的另外一个项目都不行。 如何考察一个前端的水平,首先可以看看他有没有对团队提供过可复用的组件,一个前端如果一直只能用自己写的东西,或者从没有对外提供过可复用的技术,那么他对于一个团队的贡献一定是有限的。
在上一篇介绍《天猫汽车商详页的SSR改造实践》一文中提到过,为免影响线上应用,我们的一体化应用(后面简称称 SSR 应用)是在原 CSR 项目基础上另起的应用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