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 (发音为 /mɔːr/,类似 more) 是饿了么开发的一款基于小程序 DSL 的,可扩展的多端研发框架。 使用 MorJS,我们只需书写一套(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就可以通过 MorJS 的转端编译能力,将源码分别编译出可以发布在不同端(微信/支付宝/百度/字节/钉钉/快手/QQ/淘宝/H5)的产物。MorJS 还支持小程序、小程序插件、小程序分包之间的形态转换,同时也配备了从源码到构建产物全阶段的插件体系,满足各类功能扩展,提升开发体验和开发效率。
淘苏(花名)目前是大淘宝技术的一名开发工程师。从国企跳槽来到互联网,【职业规划】是他被问得最多,也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回忆国企的三到五年时间,他完成了最初始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接下来的职业生涯规划里,他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专家,想更深入的培养自己技术攻坚能力,想去更高的平台学习大型项目的功能拆分实践,塑造自身的技术品牌,于是,他来到了大淘宝技术。
大型系统的本质问题是复杂性问题。互联网软件,是典型的大型系统,如下图所示,数百个甚至更多的微服务相互调用/依赖,组成一个组件数量大、行为复杂、时刻在变动(发布、配置变更)当中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而且,软件工程师们常常自嘲,“when things work, nobody knows why”。 本文将重点围绕软件复杂度进行剖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软件复杂度成因和度量方式有所了解,同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谈谈我们在实际的开发工作中如何尽力避免软件复杂性问题。
随着作者工作年限的增长,因为经历的多、思考的多和总结的多,慢慢积累了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观点,希望对刚毕业进入职场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随着微服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都形成了一系列事实标准,在 Kubernetes 和容器技术加持下,云原生微服务已经成为了主流解决方案。而 Go 语言作为云原生领域最受欢迎的开发语言,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微服务开发的首选语言,其中比较流行的包括 Go-micro、Go-zero、Dubbo-go 等。作为 Dubbo 微服务体系中多语言实现的一员,在 2022 年 Dubbo-go 以微服务领跑者的角色积极拥抱云原生标准,探索了 Proxyless Mesh 形态,配合适配 Pixiu 云原生网关,形成了完善的 Dubbo-go 微服务生态矩阵。 以 Dubbo-go 为中心的微服务体系在多个知名企业中成功落地和实践,框架的稳定性在实际场景下经受住了考验。截止今年已有 60+ 家企业在我们的用户列表中登记,其中较为典型案例请参考文章《小米电商 Apache Dubbo-go 微服务实践》。小米电商选用了 Dubbo-go + Nacos + sidecar + etcd + mirpc 为核心的微服务体系,除了看中了 Dubbo-go 的互联互通和服务治理能力
当周末躺在被窝里,点外卖时;双 11 的零点,疯狂提交订单时;假期和基友激情开黑,五杀超神…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互联网世界里,这些应用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每一次点击行为在 IT 世界里会流经哪些节点,调用哪些服务,带来哪些变化?这一切庞杂且精密,超出了人力探索的边界,而分布式链路追踪就是追溯请求在 IT 系统间流转路径与状态的一门技术。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分布式链路追踪的来了解这个 IT 世界! 说到分布式链路追踪,就绕不开分布式系统与微服务的兴起。早期 IT 系统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程序都运行在同一个节点,互相之间也没有什么依赖。但随着硬件技术突飞猛进,硬件成本大幅下降,软件复杂度却越来越高。单一系统性能无法满足复杂的数据计算任务,而软件逻辑的复杂性也导致维护成本大幅上升。另外,单节点的可靠性也难以保障,不可避免的会偶尔出现宕机等行为,影响软件的可用性。“性能、可维护性和可用性”这三大因素促使了分布式系统与微服务的诞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经历过以下场景:去医院看病就诊,但预约页面迟迟无法打开;新款手机发布日促销秒杀,下单页面一直卡住转菊花;游戏大版本更新,在线人数过多,导致人物一直在“漂移”。这些问题令产品体验变得非常差,有耐心的同学还会吐槽几句,没耐心的同学早已转身离开。试想一下,作为该系统开发/运维人员,又该如何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或者快速定位止损?
在前面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单链路的筛选与轨迹回溯,是从单次请求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类似查询某个快递订单的物流轨迹。但单次请求无法直观反映应用或接口整体服务状态,经常会由于网络抖动、宿主机 GC 等原因出现偶发性、不可控的随机离群点。当一个问题发生时,应用负责人或稳定性负责人需要首先判断问题的实际影响面,从而决定下一步应急处理动作。因此,我们需要综合一段时间内所有链路进行统计分析,这就好比我们评估某个物流中转站点效率是否合理,不能只看某一个订单,而要看一段时间内所有订单平均中转时间与出错率。 统计分析是我们观察、应用分布式链路追踪技术的重要手段。我们既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要求进行实时的后聚合分析,也可以将常用的分析语句固化成规则生成预聚合指标,实现常态化监控与告警。相对于链路多维筛选,统计分析需要明确分析对象与聚合维度。其中,分析对象决定了我们对哪些指标进行聚合操作,比如请求量、耗时或错误率。而聚合维度决定了我们对哪些特征进行统计对比,比如不同应用、接口、IP、用户类型的统计量对比。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下分析对象和聚合维度的具体概念,再介绍实时分析与监控告警的具体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