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 Surname Detail
姓氏:莘,读音:shēn
莘姓的来源
历史来源 「莘」源出 莘(Shēn)姓源出有四:1、莘氏即是辛氏,因为他们的发音相近。2、出自姒姓,以封国名为氏。夏朝的初期,夏王启封高辛氏的儿子挚于莘(还有说封启的儿子于莘的),建立了莘国,它的望地在今天的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后来莘国灭亡以后,他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称做莘氏。3、亦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据《史记·夏本记》记载,是有莘氏之女,古代的时候有莘国,商汤就娶了有莘氏的女儿,其后代就以“莘”作为自己的姓氏。4、出自古帝祝融的后代。据《潜夫论》记载道:“祝融之子分为八姓:己、秃、彭、姜、曹、斯、莘等。莘就是其中的一个姓。2000年以来,莘氏不及辛氏活跃。望族居于天水郡,即现在的甘肃通渭县一带。 得姓始祖 夏禹。莘氏实际上是辛氏的前身,在我国古代是著名的家族之一,得姓至今已经有4600多年。根据《万姓统谱》记载,莘氏是源自当时的古国有莘氏。这个古国,跟夏禹一家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夏禹的母亲修已,根据《史记·夏本记》记载,是有莘氏之女,后来夏朝统一,夏启又把自己的独生子封于莘国,中国莘姓家族,从此繁衍至今。《寰宇记》上说,莘国,本是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禹的母亲太姒即此国之女。此外,《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指出,夏启封支子于莘国,子孙以国为姓,望族居于天水。有莘氏的所在位置,根据学者的考证,就在今天的山东省曹县北方的莘冢集,全国各地的莘姓人家就发源在这里,故莘氏后人奉夏禹为莘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莘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莘姓出自拟姓。上古时候的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的后代中有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叫祝融,传说他最先发明使用火从而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历史,所以被尊为火神。祝融的后代分为八个大姓,莘就是其中之一。大禹治水有功,受到人们的拥戴,于是舜将氏族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大禹。后来大禹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启后来建立了夏朝,称为夏启。夏启又把自己的一个庶子挚封到莘(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挚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为莘氏,是今天莘姓的又一个起源。 堂号 枣强堂、环州堂:两堂名均源自明朝的时候,莘野开始做儒学的训导,后来升任为枣阳县(故号“枣强”堂)知县。他作官体贴百姓,为民做主,深得百姓的爱戴,被认为是好官。著有《环州集》,故号“环州”堂。 【莘姓宗祠通用对联】 〖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天水;源自祝融。——佚名撰莘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莘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莘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明朝贤县令;清代名书家。——佚名撰莘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枣强知县莘野,字叔耕,归安人。博学强记,善属文,洪武初,由蝗经为本县儒学训导,升枣强知县,时称贤县令。有《环州集》。下联典指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莘开,字芹圃,归安人。 〖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博学雄文,潜化枣强风俗;天姿国色,顿释友里拘囚。——佚名撰莘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枣强知县莘野事典。下联典指殷朝时期的美女莘事典。 秀毓圣湖,甲第与文名并茂;惠宣下邑,经学偕吏治兼长。——佚名撰莘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钱塘人莘融,举进士甲科,博学多才,善属文知名。下联典指明代归安人莘野,字叔耕,博学强记,善写文章。洪武初年,以明经为本县儒学训导,后升任枣强知县,当时被称为“贤县令”。著有《环州集》等。
莘姓的分布地区
郡望天水郡:西汉的时候开始在此置郡。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的地区。治所在平襄,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莘姓的名人
家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