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技术浪潮来临时,媒体上总是充斥着耸人听闻的悲观论调——新技术将抢走人们的饭碗。讽刺的是,警告人们失业反而给鼓吹者创造了就业机会,他们或是出书演讲,或是视频直播。历史一再证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总体是积极的。奥地利学派米塞斯(1952)指出:“省力机器造成技术性失业,不仅被理论检验证明是一个谬论,而且被这个事实所反驳——人类的全部历史恰恰是引进越来越多省力机器的历史。……人们并没有因为发明了一些新机器而被剥夺工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里德斯(2018)指出:“技术变革都会使就业带来结构性调整,但从来没有导致失业率上升。” 技术变革不利于就业,是普遍的先入之见。因为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到那些有替代风险的工作,却难以识别尚未出现的岗位。因此,面对汹涌而来的智能化浪潮,许多人感到焦虑和不安。
许多国内企业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如Shopee、阿里的Lazada、字节的TikTok、拼多多海外版Temu、以及服装快消领域的Shein等。当国内市场存量业务达到峰值预期时,海外业务成为各公司未来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国际化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职业发展方向。 国内IT企业收入天花板: 「10亿X2元X365天=7300亿元」,也就是10亿人口,企业每天赚取用户2元,保持365天,就是单业务增长的营收天花板(大部分业务赚不到2元,用户量也没到10亿)。比如视频如果60元一个月那会员营收天花板就可以这么预估. 甚至比这个还低, 毕竟用户会流失, 拉新也要成本, 运营成本是在递增的。 国际化不仅仅是多语言文案适配这么简单,而是一全套的工程化解决方案。笔者觉得更重要的是「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对多元文化有包容心和敬畏心理,同时知识面要求也较高」。比如,了解SEA、US、UK等常见地区的简写,尊重伊斯兰教的斋月节等习俗。对于服务全球用户的产品来说,对应产品的要求更加复杂,多样性体现在不同的文化习俗差异上,其实即便在庞大的中国内部也存在南北差异。了解的越多越发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bpftrace是一个内核跟踪工具,简单来说就是在函数上挂个钩子,挂上钩子后就可以将函数的入参和返回值取出来再放入程序进行二次编程,最终能让程序按照我们的意图来对函数进行观测。
在 AI Native(人工智能原生)时代,广告营销平台经历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广告的效率和精准度,还重塑了广告行业的整体运作方式。其中,强大的广告营销智能体是下一代商业广告平台面向客户交付商业价值的首要载体。进一步,生成式 AI 又是广告营销智能体的内核及灵魂,真正达成让客户放开说、简单用、都搞定的极致体验。
领域驱动设计简称“DDD”,一套“知易行难”的方法论。同时我所工作的这些年,尤其在某大厂做初创项目的那段时间,经常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思想碰撞”,特别在设计中台基建类领域时,为了保证充足的扩展性和稳定性,都要好好的“碰撞”一下。虽然在设计过程中,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但是最终达成一致的那一刻,每个人的技术思想都会得到提升。 对于DDD,我的观点是,它是一套非常优秀的能提升个人认知高度的方法论。注意,我说的是个人认知,不仅是它所带来的业务和团队价值(它所带来的业务和团队价值会在下面讲)。它的战略设计方法论能很好提升技术人员的全局视野,它的战术设计方法论也能强化个人的技术细节把控力和结构性思维。除此之外,好的DDD设计也反映出一个技术人员对于业务的理解力,往往优秀的领域专家也是半个业务专家。 如果你一直困惑于自己究竟该如何提升技术和业务思考能力;如何提升全局视野,提升自己的结构化思维的能力;如何在写了这么多代码,做了这么多需求的情况下,补充系统化的技术理念。如果这些疑惑点你都涉及,那么理解DDD,同时按照DDD的方式去思考和建设,能够为你带来显著的提升。
我们新推出大淘宝技术年度特刊《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程师2023年度成长总结专题》,专题收录10余篇工程师2023真诚心路历程与经验思考,覆盖终端、服务端、技术质量等技术领域,这是他们的心得体会,欢迎同行的你一起沟通交流。本文为该系列第二篇—— 第一篇:《聊聊我做测试开发的十年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