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引擎智能拥塞控制算法 VICC(Volcano Intelligent Congestion Control)是一种自适应的拥塞控制算法,旨在解决全球不同网络环境下,不同音视频应用对带宽利用率和延时的差异化要求。它结合了传统拥塞控制算法(如 GCC 和 BBR)的优点,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网络条件、业务偏好和码率特征进行自适应调整,包括自适应拥塞响应速度、自适应带宽探测幅度、自适应丢包检测策略、自适应抗抖动能力和自适应 Padding。通过这些自适应调整,VICC 算法能够提升各种复杂弱网下的带宽利用率,同时在满足不同延时的条件下,尽量提升带宽的稳定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音视频体验。
DataWind是一款支持千亿级别数据自助分析的一站式数据分析与协作平台。可视化能力是DataWind核心能力之一,本文聚焦DataWind的可视化特性,从风格、交互、叙事、智能推荐等多个角度展示这些能力以及其背后的技术实现。
作为定义性知识平台的行业领导者,百度百科市场份额及优质内容占比均行业领先,但当前产品过于依赖搜索导流,在步入稳定期后增长缓慢。另外,行业同类竞品在体验层面也有较多尝试和主张。为促进业务长效增长,尝试探索新策略突围,从「知识查找模式」向「知识探索模式」转变。面对这场挑战,设计团队率先探索革新,从体验视角重塑百科词条内容消费模式。通过优化页面框架结构、融入全新设计语言,探索从被动到主动的浏览模式,升级百科知识浏览新体验,进一步建立品牌权威感知。
冯友兰治哲学,提出“照着讲”和“接着讲”的方法论。近两年,我断断续续梳理出关于领域驱动设计的两个 PPT:《领域驱动设计》和《领域驱动设计四论》。前者的内容主要是关于 DDD 经典著作的读书笔记,可视为照着讲,以证明自己学有所本,讲的不是野狐禅;后者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所做的创新阐释,可视为接着讲,发前人之未发。本文重点围绕《四论》展开,从四个方面梳理出 DDD 的整个逻辑脉络。 曾见郭象注庄子,却是庄子注郭象。一些领域驱动设计的拥趸者,如果看到本文的论述和自己的理解相左,丝毫不用奇怪,本文阐述的四论,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 本文是 DDD 系列三篇文章的开篇,为你提纲挈领地梳理出 DDD 的核心脉络。在后两篇文章中,我们还将展开分享 DDD 的系统架构设计与核心概念、关键方法等内容。
服务一个人的系统,和服务一亿人的系统,复杂度有着天壤之别。本文从工程师文化、组织战略、公司内部协作等角度来分析软件复杂度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落地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