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ICLE
  • STRING
  • CONVERTER
  • ENCRYPT
  • NETWORK
  • MORE
    CHART
    MATH
    COORDINATE
    IMAGE
    FILE
  • ARTICLE
    STRING
    CONVERTER
    ENCRYPT
    NETWORK
    MORE
    CHART
    MATH
    COORDINATE
    IMAGE
    FILE
logo Online Tools
All Chinese English Newest Hottest
4866 search results

刚工作时,代码写得不太好,师兄每次 CR 代码,总是会指着屏幕里的一坨代码说 “把它抽成一个类或函数”;“为什么呢?写在一起不是挺好的吗?” 我反问道;师兄老道地回答 “为了方便复用”;我仿佛若有所得,回到工位上把那些很长的代码全部抽象成了类和函数,感觉今天又有所成长。 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我对此又产生了困惑。随着业务发展得越来越复杂,我当初写的那个类被大量复用,为了适应不同的场景,里面充满了 if...else...;最能代表复用的业务中台,因为分支太多,发布和开发无比复杂,很小的一个改动却需要拉一堆团队讨论。 所以类和函数的存在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有站在更高的视角才能解决我的困惑,这也是本文的内容。 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本文其实用一句话就能概括, 它也是 《复杂软件设计之道》 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类和函数不是为了复用而存在,而是他们本来就 “应该” 在那里。 如果您对这句话已经意会了,可以直接跳到评论区聊一聊看法了。 下文中主要结合历史上各位软件泰斗的观点,分别从成本和效益角度聊聊 “应该” 一词的含义。

47 Technology lddgo Shared on 2024-10-11

配置 GreptimeDB 作为夜莺监控数据源,无缝替代 Prometheus/VictoriaMetrics

39 Technology lddgo Shared on 2024-10-11

先简单介绍下内容创作业务概要。 UP主创作的视频内容最终会以"稿件"为载体进行打包投稿。 一个稿件从创作到最终用户能观看到,需要经过非常多的环节。 从UP主的创作灵感构思,到视频剪辑,到创作完成之后进行投稿,投稿之后再经过一系列内部的加工,最终C端用户能浏览观看。 这些创作工作,都可以通过B站的集成创作工具来闭环完成。

34 Technology lddgo Shared on 2024-10-11

本文概述了携程机票在基础数据处理所做的中台化设计方案。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台化的背景和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台化设计的原则以及目标,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台化架构的关键技术实践,涉及数据一致性、数据时效性、系统健壮性、系统自动化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最后是整体的技术架构概览以及线上运行效果。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36 Technology lddgo Shared on 2024-10-11

最近我们团队开始进行一个新项目,需要基于 Google 的 Android 14 系统源码来定制 ROM。我们需要下载 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的代码进行开发。AOSP 是一个提供了支持移动设备和嵌入式设备开发的完整技术栈,可以用来开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系统、智能电视等各种设备。AOSP 项目源码规模很大,占用磁盘 124.44GB,超过 1400 仓库。

27 Technology lddgo Shared on 2024-10-11

重型 JS 项目的性能问题一向很难,我们在 review 各大开源 js 仓库性能实践的时候注意到:ts 源码的 checker.ts 这个文件相当暴力,它将 TS 完整类型系统全部逻辑 5.2 万行全部写在一个 ts 文件里,而文件大小则达到了惊人的 2.92 MB —— 这相当有趣,为什么?

32 Technology lddgo Shared on 2024-10-11

在软件工程领域,复用与扩展性一直是开发者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本文探讨了复用的双面性——它既可能是提升效率的利器,也可能是引入复杂性和维护难题的根源。

37 Technology lddgo Shared on 2024-10-11

本文以 MySQL 8.0.35 的代码为例,尝试对 MySQL 中的并发访问控制进行一个整体的介绍。

46 Technology lddgo Shared on 2024-10-10

技术与就业是一个古老话题。很长时间内,省力新技术往往被排斥、抵制、封禁。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人们常常引用的有三个:公元一世纪,罗马皇帝韦巴芗拒绝采用新机器运输神庙石柱,因为这会抢了工人的饭碗;1589年,伊丽莎白一世以织袜机摧毁工作岗位为由,拒绝向发明家威廉·李授予专利许可;1811年,工业革命中的英国掀起了以捣毁机器为主要内容的卢德运动。 每次出现新的技术浪潮,总会引发人们对技术和就业的激烈争论。罗珊·凯许的歌名“This has happened before”和卡门·莱因哈特的书名“This time is different”,可以很好地说明人们的两种基本态度。一部分人认为“这在以前发生过”,是老问题的重复出现,没必要大惊小怪;另一部分人则大呼“这次不一样”,要变天了,经济学理论要重写。此次生成式人工智能兴起,大体也是以上两种基本态度。 技术和就业是一个“下限很低,上限很高”的话题。普通民众可以讨论原属专家的领域,能讲出道理,有自己的价值主张;专家们则极易受到民众的质疑和挑战,不管多么权威,不管研究多么扎实。

40 Technology lddgo Shared on 2024-10-10

去哪儿数据库运维平台——高效分布式任务调度系统

32 Technology lddgo Shared on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