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明下什么叫“全量在播”,指的是直播范围内,当前所有在线主播的信息,尤其是主播的房间id和uid,对于很多上游业务来说,是必要的数据,是业务逻辑的数据基础。 直播之前虽然有一套这样的系统,但是从目前运行状态看并不能面向更高体量业务支撑,而且线上也因为这种过时的在播架构工作异常发生过几次线上事故。 所以正如一本书所讲,如果不杀死任何系统,你会被僵尸包围。对于这种遗留系统需要做面向未来目标的设计。
随着应用开发变得越来越动态和复杂,交付风格一致且好用的产品成为了一项挑战,尤其是在有多个团队参与不同产品开发的大型组织中。设计系统定义了一系列的设计模式、组件库以及良好的设计和工程实践,以确保数字产品的一致性。设计系统从过去的企业风格指南演变而来,提供易于查找和使用的共享组件库和文档。通常,设计系统的风格指南以代码的形式记录并进行版本控制,比简单的文档记录更加清晰且易于维护。设计系统已经成为跨团队和学科进行产品开发时的标准方法,每当需要新的视觉组件时,团队不用重新发明轮子,因此能够集中精力,专注解决产品本身的种种挑战。 我们的经验表明,团队在构建设计系统时很少采用产品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共享组件库和文档的主要消费者是产品开发团队。在使用产品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时,设计系统所有者应该与消费者(开发团队)合作,建立共情。我们发现,许多组件库之所以受到批评,是因为所有者团队无法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并且无法接受来自外部的贡献。产品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还要求组织思考是否应该允许和怎样向设计系统做出贡献,以及如何管理这些贡献——在这个话题上,我们推荐采用设计系统决策记录 。对我们来说,维护一个良好的设计
我们在去哪儿交易拦截可视化项目中,落地了自动化根因分析(RCA Root Cause Analysis)方案,实现了秒级根因分析准确率95%以上,以及常见业务分析场景小时级接入,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分析效率,获得业务方广泛认可。本文通过项目的前因后果介绍,结合业界方案,向大家分享我们一路的思考和成果。
Cloud Studio 团队日常开发实战案例自举分享 本文着重分享Cloud Studio产研团队是如何使用腾讯云「云端开发环境 Clou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 简称CDE」来改进日常开发-调试-构建-运行的关键阶段的开发者体验。 Cloud Studio 产品是基于云端开发环境的开发平台,旨在化繁为简解决本地开发诸多问题。 作者从团队最初决定上云实战所遇到的挑战、迁移上云过程中的痛点、进而讲解架构重构带来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重点提升开发环境启动性能、降低成本方面,并分享取得的进展。 最后,作者将给您留下一些关于「云端开发环境」在当下及对于未来的机遇与想法。
盒马跟苹果合作,在配送&餐饮场景率先适配支持iOS实时活动&灵动岛,登上Apple中国区官网和App Store Today推荐。不仅获得巨大品牌宣传声量和社区传播,同时也把盒马优质服务透传给消费者,赢得大家认可。具体技术方案参见社区前述文章《盒马iOS Live Activities&灵动岛 配送场景实践》。 今年发布的鸿蒙4.0系统,推出的实况窗功能跟苹果灵动岛颇为相似,在盒马的配送&餐饮场景也非常合适;同时以盒马用户分布来看,盒马Android用户中华为手机占比很高,鸿蒙受众体量庞大,因此我们与华为的产品和研发团队进行沟通对接,讨论在盒马的探索落地。
在我们正常开发微服务的时候,传统 RPC 服务可能在最底层。上层可能是浏览器、移动端、外界的服务器、自己的测试、curl 等等。我们可能会通过 Tomcat 这种外部服务器去组装我们的 RPC 层,也就是 BFF。或者我们没有 BFF,我们的 RPC 就是对外提供服务。但因为浏览器要访问,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网关,比如说 APISIX 或者 ShenYu 等 HTTP 网关。